当前位置:

物电学院举行2025年第七期求实导师学术沙龙

       


(通讯员 裴启明)426日上午8:30,物电学院2025年求实导师学术沙龙第期在16B101B102教室举行。本次沙龙邀请了龚小龙教授、李松教授、华永彬教授和谷文举副教授四位硕士生导师做学术报告。

龚小龙教授的报告题目是《高能天体物理学研究前沿》。高能天体物理学是研究宇宙天体的各种高能现象、高能过程的学科分支。在介绍国际国内各类天文望远镜的基础上探讨了高能天体物理学的前沿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活动星系核。在活动星系核统一模型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射电喷流的加速机制,射电喷流的形态千差万别,但它们共同的特征是气体从星系的核心部分被高速抛射出去,形成充满热等离子体的喷流。到目前为止黑洞吸积盘系统的大尺度磁场驱动了射电喷流已成为学术界主流观点。

 

谷文举副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波导量子电动力学中非马尔科夫动力学研究》。波导量子电动力学作为一种新兴的量子光学平台,为调控量子光场与原子相互作用提供了独特的研究体系,在远程量子信息处理、量子非线性光学以及量子多体物理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相较于自由空间和腔量子电动力学体系,波导系统凭借其强横向光场约束和纵向光子传输特性,不仅能显著增强光-原子相互作用强度,还可实现光子态在特定方向上的高效定向传输。传统研究主要基于马尔科夫近似,即假设光子在原子系统的传输时间远小于系统特征时间尺度。然而,随着光-原子耦合强度的增强,系统将进入非马尔科夫区域,展现出丰富的物理现象。本报告将重点探讨巨原子系统的非马尔科夫动力学特性:首先,在单激发子空间内,非马尔科夫效应可诱导形成巨原子-光子束缚态,该束缚态无法通过单光子激发过程实现;其次,通过引入双光子过程,我们可利用原子的量子非线性特性实现光子对束缚态的激发;此外,报告将系统分析非马尔科夫效应对双光子散射过程的影响,深入研究其对光子关联特性的调控机制。最后,针对非马尔科夫过程中涉及的多值函数积分等数学处理难题,报告将详细介绍相关计算技巧,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研究的细节。

 

李松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弱束缚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作为一种典型的弱束缚作用方式,范德瓦尔斯相互作用虽然相互作用能较低,却在超冷原子与分子体系、低维材料与界面科学、天体物理与星际化学等领域展现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水、重水分子与稀有气体原子形成的二聚体复合物进行了具体研究,对红外光谱的振动、转动分析证明在此类复合物激发态的转动能级之间存在较强的微扰作用。选用两种不同微扰模型进行光谱分析,发现了能级交叉现象,分析了各向异性的分子间势能面上存在较强的径角耦合。研究结论不仅深化了对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属性的认识和理解,更能够推动多学科的交叉创新。

 

华永彬教授的报告题目是《Eu3+-doped garnet-structure phosphors with zero- concentration quenching for LED device》。红色发光区域在照明技术领域中起着关键作用。报告介绍了一类新型抗浓度猝灭的稀土Eu3+掺杂石榴石红色发光荧光粉,并对该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光致发光特性及其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应用进行了全面研究。有趣的是,所获得的样品展现出超高的色纯度、良好的热稳定性以及合适的内量子效率,并基于近紫外LED芯片封装出一种荧光粉转换型WLED器件。该LED具有 3271K的出色相关色温和适宜的显示指数,有望提升传统室内照明光源的性能。

物电学院求实导师学校学术沙龙有力促进了学院导师间的深度交流与协作,也开拓研究生学术视野,更为学院科研工作开拓出全新的发展方向。同时,学术沙龙为学院青年学子构建了一个高规格学术平台,引导他们充分领略不同研究领域的独特风貌与魅力,有效拓展学术视野,丰富知识体系,提升学识素养,为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提供坚实助力。(审核 张华峰 编辑 梁军)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2025-04-30            
 

上一篇:无
 

长江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地址:湖北荆州市荆州区学苑路1号长江大学东校区 邮编:434023 办公室电话:0716-8060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