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物电学院2024年学术沙龙暨研究生学术论坛第十一期

       

时间:2024年9月19日(周四)下午15:00

地点:12203

 

交流报告一

报告题目:高性能a-IGZTO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和研究

报告人:方苏慧  (在读硕士研究生)

报告摘要:研究了室温下制备的高性能同质结双层a-IGZTO/IGZTO:O2薄膜晶体管(TFTs)。通过合理的设计,在SiO2/Si衬底上实现了40.4 cm2 /Vs的高场效应迁移率(μFE)、0.5V的小阈值电压(VTH)和490 mV/decade的小阈值下摆动(SS)。此外,在栅极偏置应力试验下,还获得了较小的阈值电压位移(ΔVth),分别为3.1(1.5)V。测试分析表明,适量的氧等离子体深度掺杂在沟道层间界面没有形成高势垒,保持了器件优异的载流子输运性能;同时,降低了沟道层间界面和IGZTO:O2顶表面的陷阱密度,并复合了器件中的氧空位相关缺陷使之减少。所提出的室温下制备的具有优越电学特性和稳定性的双层a-IGZTO/IGZTO:O2 TFT,有望为获得高性能柔性显示器件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

 

交流报告二:

报告题目:量子电池的动力学行为研究

报告人:程子怡(在读硕士研究生)

报告摘要:随着量子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量子电池逐渐兴起。量子电池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量子资源来提高充电效率。在耦合谐振子量子电池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两种新的量子电池模型,它们分别是量子电池串联模型和量子电池并联模型。通过研究表明,在量子电池串联模型中,处在中间的电池可以起到促进作用从而提高整个模型的充电效率;在量子电池并联模型中,充电器的能量可以被平均分到两个电池中。

 

交流报告三:

报告题目:基于狄拉克半金属和二氧化钒的多波段太赫兹探测装置的设计和研究

报告人:龚宸宇(在读硕士研究生)

报告摘要:近年来太赫兹技术因其在通信、安防、医学成像、天文学等领域的潜力,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然而,传统的太赫兹探测器由于材料性能的限制,在探测灵敏度、响应速度和工作频段方面存在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研究结合了狄拉克半金属和二氧化钒这两种新材料的独特性质,以设计和开发多波段太赫兹探测装置。狄拉克半金属是一类具有线性色散关系的拓扑材料,电子在其中的运动类似于无质量的狄拉克费米子,赋予其高电导率和优异的电磁响应特性。利用狄拉克半金属,可以在太赫兹波段实现较高的探测灵敏度和较宽的工作频段。而二氧化钒是一种具备可逆金属-绝缘体相变特性的材料,受温度或电场变化的刺激,其电导率和光学性质可以发生剧烈变化。通过结合二氧化钒的相变特性,探测器可以在不同的温度或外部条件下实现多波段的动态响应调控。本研究基于时域有限积分法(FITD)为解决当前太赫兹探测器在多波段探测能力上的局限性提供了新思路,并有望推动太赫兹技术在各个高科技领域的进一步应用。

 

交流报告四:

报告题目:基于环偶极子模式的超材料完美吸收器的设计及性能研究

报告人:王孝云(在读硕士研究生)

报告摘要:环偶极子是由在环形表面流动的电流产生的基本电磁激励之一,可被用于解释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破坏,但由于其与电磁场的弱耦合而经常被忽略。环偶极子具有许多独特的电磁特性,如单向折射、共振透明性和各向异性等。我们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从理论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环形偶极子模式的超材料窄带完美吸收器。所设计的结构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在折射率传感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同时,该吸收器在光学传感、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完美吸收体、非线性光子学和纳米光子学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交流报告五:

报告题目:空间结构光操控拓扑边缘态动力学实现高次谐波增强效应

报告人肖佳俊(在读硕士研究生)

报告摘要:在固体高次谐波产生过程中,提出了利用空间结构光耦合拓扑边缘态来操纵固体拓扑态动力学的新发现。通过研究具有空间异质性的强场激光与拓扑边缘态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揭示了一种控制拓扑材料中高次谐波过程的独特潜在机制,发现驱动激光的空间不均匀性,通过动态地改变材料的能带结构,诱导形成具有实空间对称性破缺特征的laser-dressed有效能带。我们还发现结构光的空间梯度力与拓扑边缘态的相互作用,能够将电子从价带高效地传送到导带,并形成一种有趣的动态“电子升降机”图像,该物理机制可能为利用激光的空间维度来操纵拓扑态动力学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2024-09-18            
 

 

长江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地址:湖北荆州市南环路1号 邮编:434023 办公室电话:0716-8060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