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我院本科生在物理化学领域重要刊物上发表聚乙烯醇薄膜微结构性质研究成果

       

近日,我院罗健老师指导的光电22级本科生侯思雨光电23级本科生余琴分别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中科院二区、物理化学领域核心期刊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发表了聚乙烯醇薄膜微结构性质的一系列研究成果。

PVA薄膜因其具有高柔性、阻氧性和易制备共混物的优势,在柔性电子和光学器件中广泛使用。然而,因其结构具有明显的多尺度特性,对其微观结构、尤其是内嵌分子周围微环境的理解尚有不足。基于此,罗健带领实学生利用木犀草素、核黄素和光色素作为荧光探针,通过研究这些天然有机发色团在PVA薄膜中的性质,阐释了聚乙烯醇微环境的空间束缚能力和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为了表征空间束缚能力的局限性,该团队使用核黄素和质子化核黄素作为探针分子,发现核黄素无法产生anti-Kasha荧光,相反,质子化核黄素能够产生anti-Kasha荧光。通过理论分析,发现核黄素的内转换通过分子的面内振动进行,而质子化核黄素的内转换通过分子的面外振动进行,指出了PVA薄膜只能束缚分子的面外振动(第一作者22级光电本科生侯思雨)。PVA薄膜除了束缚内嵌有机分子外,对内部水分子也有较强的束缚能力。利用光色素的去质子化机理,证明了PVA薄膜中的水分子,由于分子间氢键数量不饱和,表现出比溶剂水显著增强的碱性(第一作者23级光电专业本科生余琴)。

此外,该团队利用发现PVA薄膜能够明显抑制木犀草素的非辐射弛豫,证明了PVA薄膜的空间束缚分子内激发态质子转移的抑制作用第一作者为22级电子信息研究生王伟丽

该系列工作初步证实了荧光探针方法对于研究PVA薄膜微环境的有效性,为开发以PVA薄膜为载体的对环境酸碱性响应的发光薄膜提供了新思路。以上工作均以长江大学为第一单位,罗健博士为通讯作者。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的支持。(审核 水涛  编辑 梁军)

论文链接

论文1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pcb.4c08370

论文2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jpcb.5c00861

论文3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pcb.4c06452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2025-03-27            
 

 

长江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地址:湖北荆州市荆州区学苑路1号长江大学东校区 邮编:434023 办公室电话:0716-8060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