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好,女,汉族,中共党员,量信12201班班长,长江大学第十八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学员,曾任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学生会学科部副部长。
必修平均绩点4.05,位于专业第一,两年综合测评年级第一。一次性通过英语四六级。主持一项省级大创项目,以优秀结题,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两篇SCI论文。荣获5项国家级奖项,8项省级奖项。获批两项软件著作权。荣获长江大学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万人创百星”之“学习之星”,“三好学生标兵”三次、“长江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两次、“优秀学生干部”。推免成绩105.44,位列年级第一,现已直博至中国科学院大学。
勤学筑基,矢志卓越
进入大学后,李好就确立了保研深造的目标,并始终为之奋斗。她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我特别珍惜和享受一整天不受打扰的泡在图书馆的日子,沉浸在理论推导与被知识充盈的世界。”思维导图与笔记梳理是她夯实知识的不二法门,这也让她取得了46门课均达90+,必修绩点和综测成绩均位于专业第一的成绩。
研赛相济,探路先锋
以赛促学、知行合一,在她看来,竞赛与专业学习是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作为新兴交叉学科,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的探索往往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李好负责的大物赛作品——“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虚拟仿真软件”,正是这样一个从无到有的尝试。“我们开发的测空气折射率实验,是国内首个该实验的3D虚拟仿真平台,几乎没有现成资料可供参考。”面对理论与技术的双重挑战,她没有退缩,与团队成员细致测算、反复调试,与指导老师积极沟通探讨,最终攻克了一个个难题。“现在,借助我们构建的数学物理模型,已经能够在3D仿真环境中高度还原真实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除了通过物理类竞赛夯实专业基础,她也积极跨出学科舒适区,与其他三个学院的同学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在为湖州市吴兴区物流装备产业提供“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升级方案的过程中,她的数学建模能力、产业调研水平和系统设计思维均得到了全面提升。最终,这两个竞赛项目分别获得国家一、二等奖,双双创下长江大学在该赛事中的历史最佳成绩。
精研微观,探索前沿
在学业之余,李好主动申请加入李松老师课题组,开启了原子分子光谱与结构相关理论的学习,并主持了一项省级大创项目《含碱金属原子体系的电子结构与光谱研究》,并取得优秀结题。在一步一个脚印中,完成了对 LiP+和 NaP+体系的全面高精度计算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两篇SCI论文。从理论学习、文献调研、程序编写、数据处理分析、论文撰写到审稿修改的完整科研训练过程,她克服最初看不懂文献、不会分析结果、英文写作下不了手等种种困难,在不断充实与挑战自己中领悟科研探索的乐趣。
问道未名,逐梦量子
李好积极把握每一次拓宽视野的机会。大二下学期,她通过选拔入选北京大学暑期学校,学习《自旋与量子超导技术》《量子力学》课程,参加了 2024 中国量子计算产业峰会暨量子计算开发者大会、第九届原子分子精密谱会议交流学习。“我与来自世界各地高校的物理领域老师和学生交流探讨,全面了解了我国量子科技产业的最新动态与未来发展方向,使我收获了多样的学术视野。”这极大激发了她对科研探索的热情,也坚定了从事量子精密测量研究的目标。
科普传薪,担当引领
“作为长大第一届量信学生,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减少大家对‘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这种娱乐化的误读,帮助大众建立起对量子科学的基本理性认知!”为了让量子信息科学文化走向大众,她和第一届“量信儿们”一起创办了量子信息科普协会,同时,担任长江大学“格物穷理”科普团的讲解员,还创建并运营了微信公众号“探路 de 量信儿”,累计发布推文 74 篇。同时作为班长带领量信12201荣获“标兵班集体”和“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
未来,她期待能在量子信息领域深耕细作,为突破量子精密测量的技术壁垒贡献青年力量。